看了篇文章,覺得有些道理不僅僅適用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上,更應該在生活中強調,因為,人是構成所有企業的最主要的資源呀。
一天,農夫飼養的驢子不小心掉進一口枯井,井底淨是些爛泥巴,所以,驢子沒有受傷。但突然掉進個黑暗又狹窄的空間,讓驢子嚇得嚎啕大哭;農夫首先想到的是往井裡丟些糧草來安撫牠,同時絞盡腦汁用繩子、又用梯子,設法救出這隻體重不輕的驢子。可是,幾個小時過去了,毫無進展,驢子卻悠閒地吃著糧草,也不再哀嚎了。
農夫眼看無計可施,想到驢子年紀大了,將來也沒什麼用途,不值得花大錢請人用吊車將牠救出來,於是決定放棄救援行動,同時,為了避免將來還有其他牲畜掉進井裡,決定將這口枯井封起來。
於是,他就拿起鏟子,一剷土、一剷土的開始往井裡填,而井裡的驢子本來心想就這樣繼續在井底吃著糧草,不用運貨,也不用拉車,當下心裡很得意;但等到大量泥土從天而降,重重落在身上時,牠突然意識到危機臨頭,自己即將被活埋,又開始淒慘地哭嚎起來。農夫聽了雖辛酸,但仍咬緊牙關繼續剷土,過一會兒,驢子的哀嚎聲消失了。
農夫好奇地探頭往井裡一看,大吃一驚,因為他看到驢子的頭竟然離井口不遠,驢子的神情似乎很鎮定。原來,每當剷進井裡的泥土落在驢子的背上,驢子立即將泥土抖落在一旁,然後就站到泥土堆上面。就這樣,驢子不斷將原本要活埋牠的泥土抖落井底,泥土愈堆愈高,牠就隨著升高而離井口愈來愈近,最後,在農夫大聲驚呼中成功的跳出井外。
人都是活在一個無形的圈圈裡,在圈子裡有著自己熟悉的人、事、物及環境,所以,做起事來就駕輕就熟,很有安全感,感到輕鬆自在。─這是心理學上說的「舒適圈」。但當我們踏出這個熟悉的圈圈後,便要面對一切陌生的挑戰,缺乏安全感,因而感到不適,自然而然的想要退回到「舒適圈」裡。
脫離舒適圈固然辛苦,但若不刻意勉強自己跨出去,讓自己有機會克服不同的挫折與挑戰,發展和進步就會很緩慢,也無法發揮潛力,獲得成長的機會與空間。
適度的壓力對人的成長的確有加溫作用,甚至帶給人們不同的未來。所以,試著把那些天天落在自己身上的「泥土」─壓力,當作是幫助自己跨出舒適圈的墊腳石,而不是絆腳石,即便是掉落到最深的井底時,也能藉助這些「泥土」所形成的土堆安然脫困,在克服困境的過程中,培養自己的能力,突破自己的舒適圈,讓自己成長茁壯吧!
身為一位企業經營管理者,若也能善用壓力管理來加速、督促自己與夥伴們的成長,相信能達到企業組織雙贏的狀態。
--- 文章主要取自「看故事,學管理」一書 ---
留言列表